今年以来,UedBet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脱贫劳动力就业需求,以就业帮扶、就业援助、转移就业为抓手,多点发力,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劳务转移、帮扶车间吸纳、公益性岗位兜底等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倍增效应,帮助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让脱贫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
一、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纵有良田百亩,不如一技在手。为助推脱贫人口稳就业、稳增收,市人社局紧密结合脱贫人口就业意愿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脱贫人口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送培训下乡”方式,开展适用型技能培训。2024年,全市共有884名脱贫劳动力及防返贫监测对象参加了地方特色食品制作、养老护理、蒙餐制作、保洁员、民族手工艺及工具制作、焊工等9个专业的技能培训班,提升了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积极引导帮扶163名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实现了“培训+就业”无缝衔接。
二、劳务输出扩大就业规模
以常态化农民工返乡回流动态监测和脱贫劳动力输转需求摸底调查数据为支撑,深化劳务合作交流,依托零工市场,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等市场化组织输转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招聘活动。构建多渠道同步服务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及时向脱贫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权益维护等个性化就业服务。截至11月底,全市输转脱贫劳动力市内和跨区域务工就业6557人,基本实现有输转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实现应转尽转。进一步加大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助发放力度,精简优化申请补助程序,加快审核工作节奏,确保符合条件的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应补尽补,为2087人落实了跨省交通补助62.61万元。
三、帮扶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
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促进就业作用。我市进一步规范帮扶车间管理,全市共建有帮扶车间4个,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就业38人。为促进帮扶车间发展,市人社部门积极发挥政策优势,了解帮扶车间脱贫劳动力就业情况,积极宣传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奖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帮扶车间经营个人或小微企业,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帮扶车间稳定健康发展,努力将帮扶车间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助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引擎。
四、公益性岗位保障“兜底就业”
持续完善对乡村就业帮扶协管员公益性岗位的监督管理,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和岗位数据共享比对,对人员选聘程序及上岗履职情况加大跟踪督查力度,精准选聘受益对象,真正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兜底安置作用。2024年,人社部门指导开发公益性岗位114个,全部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每人每月发放岗位补贴1800元。守牢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底线。
未来,市人社局将进一步完善就业帮扶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全力以赴帮助脱贫人口稳就业、稳增收,不断提高脱贫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