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河湾镇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将精神文明建设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围绕“实” 字搭平台,聚焦 “暖” 字做服务,擦亮乡村文明底色,凝聚共建和美乡村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能。奏响阵地共建“融合曲”,织密便民服务网络。依托16个村、社区的资源优势,大河湾镇从聚焦特殊群体的“关爱一老一小”,到守护文化根脉的“非遗文化传承”,再到畅通民意渠道的“百姓议事”,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实施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文明实践的“特色名片”。在此基础上,镇域内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阵地“资源整合”,创新构建“大河湾便民服务圈”,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连接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
奏响理论宣讲“共鸣曲”,推动政策入脑入心。“以前觉得政策离自己远,现在志愿者上门讲、用身边事举例,咱一下子就听懂了!” 这是大河湾镇群众对理论宣讲的真实反馈。全镇将理论宣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政策、惠民举措等内容,开展“靶向式”宣传宣讲 150 余次,覆盖群众 1.2 万余人,让党的创新理论不仅“冒热气”,还更“接地气”。为打破单一的“单向灌输”宣讲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网格员来自群众、代表群众的作用,采用“拉家常”“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大道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小话题”。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政策解读、文明动态等信息300余条,构建“线上 + 线下”立体宣讲矩阵,既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又增强了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了“政策送到家”。
奏响志愿服务“暖心曲”,传递文明向善力量。全镇以“为民服务”为初衷,整合辖区社会组织、党员、青年、退休人员等力量,组建17支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志愿者350余人,目前,志愿者队伍内人均服务时长已经达到26.5小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0余次,覆盖群众2万人,让“志愿红”成为乡村最亮眼的色彩。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邻里纠纷、环境整治、“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开展健康义诊、免费义剪、调解矛盾纠纷、文艺汇演等活动,每一次志愿服务,都让文明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乡村肌理。
奏响乡风文明“新风曲”,涵养淳朴向上民风。为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全镇积极推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设立“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志愿者”等多个奖项,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引导群众见贤思齐,让“学模范,争先进”成为新风尚。大力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工作,组织民间艺人创作秧歌、剪纸、豆画等文艺作品,宣传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理念,让文明新风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走进群众生活。
下一步,大河湾镇将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理论宣讲更有深度、志愿服务更有温度、乡风文明更有厚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奋力谱写和美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