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160511x-82781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UedBet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其他 |
名称: | UedBet体育教育“十三五”(2016-2020) 发展概况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21-03-19 | 发布日期: | 2021-03-19 |
一、基本情况
学校情况: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3所(其中初中7所,小学14所,一贯制学校12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公办幼儿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教学点33个。
学生情况:在校生31133人,其中:小学17497 人,初中9027人,普通高中3514人,职业高中918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26524人,农村中小学生14963人,占学生总数的56.41 %。
教师情况:
1、核定教育专项编制(不含教培中心和幼儿园)3264名(其中市区1474名,乡镇1790名),实有在编教职工2993人(其中市区1440人,乡镇1553人)。
2、幼儿园教师队伍
公办及乡镇教办幼儿园的教师共有319名,其中在编教师41名、招聘278名。
二、“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总思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攻坚克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发展水平现已跃居呼伦贝尔市前列。
(一)学校布局更加优化
为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着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与方便就近入学关系这一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完成河西高中迁建,把二中迁址原一中,把五中迁址二中,文化小学迁址五中,满足了普通高中高考改革走班教学的办学需求,增加了市区中小学学位的供给。恢复、改造教学点39个,各教学点均设有附属幼儿园,重点做好百人左右村小的建设,前进小学教学楼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中宁小学教学楼已开工明年交付使用。同时为解决主城区学校不合理,总量不足问题,按照整体规划、分布推进、促进房地产及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计划在河西新区建设一所小学、将三中改成完全初级中学,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
(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 。全市现有幼儿园75所,其中公办及乡镇教办幼儿园23所,民办幼儿园52所,已形成以自治区示范幼儿园为引领,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不同层次的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合并民办幼儿园(4所)的方式,扩充公办幼儿园资源,公办园学位增加441个。开展民办幼儿园排查治理工作,对含民办幼儿园在内的所有幼儿园进行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乡镇幼儿园办园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936名,其中公办及乡镇教办幼儿园的教师共有395名(在编教师51名、招聘344名);民办幼儿园教师共有541名,师资队伍日趋优化,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0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75.05%。
2.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全市3—5周岁持证残儿入园率66.67%, 6—14周岁持证残儿少年入学率96.50%。特殊教育工作以积极开展学前教育,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为宗旨,构建基础教育+实践性+操作性、生活技能教育+职业教育的课堂体系,确保各年龄段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更适合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现有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班10个,在校生110人;学前康复班2个,学前儿童22名;同时还与职业高中联合办学,建立关门山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学生打造培养生活生存能力、学习职业技能的平台。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辖区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提供特殊教育巡回指导和支持服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也均配有专职教师,定期开展资源教室教师培训,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相应的训练。2019年荣获“呼伦贝尔市融合教育先进单位”。
3.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更加均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本着“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原则,“补短板、强弱项”,优先改造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以及民族学校,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依托,加大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投入改造力度,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共实施45个建设项目投入近5亿元,(2017年投资3.55亿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了33所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自治区标准化学校标准。其中实施土建项目42个,建筑总面积58240平方米,总投资2.53亿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视讯系统、安全保障与生活设施,投资1.02亿元。)含新建、改扩建教室、宿舍、食堂、浴室、综合楼、风雨教室、操场等,使得33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并于2018年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为打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全市中小学实施就近免试入学、划片招生、均衡编班及中考招生分招等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生源均衡,切实做到公正透明。实行“双线控辍工作目标责任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 %;初中巩固率97.9%。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随意增减教学内容,控制考试次数。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按规定量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睡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按照国家规定班额标准,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基本消除了大班额,在班额较小的道东、纸浆街、六中、三中等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
4.“优先、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学校。我市共有7所少数民族学校。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9070万元,新建校舍25648平方米,改建教学用房1600平方米,新建室内足球馆2560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6个。严格落实民族教育政策,每年拨付民族教育专项资金40万元,执行民族学校招生制度和中考加分政策。各民族学校结合自身条件,扎实开展民族特色活动,其中洼堤民族学校射箭队多次获得中俄蒙、自治区等赛事的团体冠军。
5.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攻坚。市委市政府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按照“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的发展思路,针对普及高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保基本、促公平,积极改善高中办学条件,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投资1.36亿完成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2019年10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为高考综合改革提出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原第一中学校区正在进行维修,预计2020年暑期完成第二中学的迁址任务,届时第二中学的办学条件也将达到规定标准,普通教室,理化生、通用技术、计算机等专用教室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我市两所高中注重自身发展与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以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的多样化特色化为核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第一中学以特长生培养、第二中学以学案式教学为特色,在音体美特长生高考和有针对性教学上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普通高考专科上线率达到100%。
6.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以“小校园办大教育”的情怀,创新管理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增加专业实训课比例,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增设空调制冷和无人机专业,弥补呼伦贝尔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空白。教学中实行“小师徒”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各级技能大赛在呼伦贝尔域内取得领先佳绩。引入准军事化管理,培养职教生的良好习惯和爱国情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动车驾驶等社会培训10087人次。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63.9%。职业高中招生突破年招300人,在校生912人,高考升学率达到98.65%。大力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职普比4.2:5.8。职业高中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的迁址新建工程前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7.规范发展民办教育。UedBet体育现有校外培训机构77所,其中取得办学许可证的32所,无证的45所。教育积极协同消防、应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方联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定期对校外培训机构经营范围、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全力营造民办教育发展的健康环境。依法审批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认真做好备案审核工作,及时进行黑白名单更新。
(三)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建立教师队伍补充交流机制。五年来共补充中小学、职业高中、特教学校、幼儿园正式在编教师278名;校长交流11人,教师交流366人,其中骨干教师交流117人。
2.提高班主任待遇。落实《呼伦贝尔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由过去100元/月提高到600元/月,极大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2月UedBet体育人民政府制定了《UedBet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UedBet体育推动乡村教师队伍(2015-202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一是实施国家“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 285人,并已经解决含2014至2016在内的共计194名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特岗教师编制。二是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UedBet体育教育系统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指导意见》中设农村学校教师补贴,根据当地实际、艰苦边远程度50、70、100元/月不等。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依法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三是加大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力度。对于在乡村学校教学一线连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25年,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当年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的优秀教师,可不受岗位数的限制聘用到相应岗位。四是进一步加快乡村学校周转宿舍建设,全市学校已建教师周转房16所、333套,彻底解决乡村教师周转宿舍问题,为交流到乡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提供生活保障。
4、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重点倾斜”的要求,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大力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做好网上教学交流;加强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把农村教师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率,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五年来,本着集中培训与分散分类分层培训相结合、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适时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共有25000人次教师和977人次校长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
5、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局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管理的中心工作,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将师德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等环节中师德考核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师德师风问题处理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行性规定》《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六条禁令”,深入解决教育系统“四风”问题,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大力改进教育行风,铸造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实现百兆到校、互联互通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任务,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累计投入资金6700余万元,适用校园网建网率100%;配备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790套,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比例100%;配备计算机2830台,小学生机比8.69:1,中学生机比7.94:1,师机比1.38:1;建设同频互动机房、41个主讲教室及46个接收教室,实现同频互动课堂建设的全覆盖;建设在线视讯系统,接入呼伦贝尔市平台,利用在线视讯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开展无人机、VR教室、3D打印、机器人、航模等创客教室建设,共有5所学校开展创客应用试点,繁荣小学被评为首批《呼伦贝尔市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学校》。
依托自治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得以推进, 100%的专任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得到推广,33个农村教学点利用数字资源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2019年承办了“呼伦贝尔市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现场会”。
(五)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资助政策体系从学前至高等教育阶段基本建立健全,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学前教育阶段,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资助标准为1500元/生、年。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补助面达寄宿生总数的60%。从2019年秋季起增加建档立卡家庭、低保等四类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寄宿生的50%。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所有在籍学生免学费、免教科书费,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30%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享受资助。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所在籍学生免除学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同时对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其他学生每生每年1500元助学金。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助学贷款本专科、研究生生源地助学贷款额度分别为8000元/年、12000元/年;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自2018年起改为在校期间每年资助1万元,高职高专不超过3万元、本科不超过4万元。
结合脱贫攻坚整体工作,自2017年起建立UedBet体育贫困生救助基金,用于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补助及救助,一是“一杯奶”补助,学前至高中阶段学生(含中等职业教育)均可享受每年500元。二是临时救助,不是普惠性政策,是在现有教育资助政策外还不能满足就学需求的可申请,学前1500元/生,小学、初中2000元/生,高中、大学3000元/生。
2016-2020年6月,全市累计资助学生(幼儿)83667人次,资助总额度1.1亿元,其中2019年资助金额达到2386万元,较2015年增长31%。
(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巩固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创建成果,提升各校办学水平,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按照“整体规范、突出质量、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管理,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与影视教育、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创建自治区级“文明校园”3所,呼伦贝尔市级“文明校园”16所,呼伦贝尔市级“影视教育示范校”2所,呼伦贝尔市级“书香校园”4所,呼伦贝尔市美育示范校4所。
加强美育工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并逐渐形成特色。卧牛河明德小学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佳实验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类美育活动。一年一度的“六一”书画展、师生写生大赛和艺术展演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献上艺术的盛宴。各校推进特色艺术教育,如:实验小学的少年邮局、繁荣小学的无伴奏合唱、五中的手绘装饰画等,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艺术教育局面。繁荣小学于2017年被评为呼伦贝尔市级美育示范校。
校园足球蔚然兴起,现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1个,中小学男女足球队屡创佳绩,在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总决赛多次获得奖牌。在巩固好校园足球发展成果的同时大力开展冰雪运动的开展,做好学生眼健康、体质健康检测工作。成立学生心理发展帮助中心,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通过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全市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升。
(七)加强教育科研引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十三五”以来,教学研究工作始终坚持科研先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研究、引领、指导、评价职能,围绕“规范精细的常规管理”“内涵高效的研训活动”“科学创新的教学研究” 三条主线开展工作。通过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学科专业培训活动、区域教研活动、教师教学技能评比等活动,深化区域教学改革;通过课题研究,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研究工作,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育局将2019年确定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实行目标责任制,多措并举,使得全市中高考成绩跃上新台阶。
(八)加强学校安全保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1.加大投入,三防联动,安全防范设施得到有效改善。配备专职安保人员158名;投入2700余万元,安装“一键式”报警42个,购置防卫器械700余件,为学校配备安保器械、升降式防撞桩等设施,布设校门前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监控实现与公安、呼伦贝尔市局联网;投入800余万元,维修改造了15所学校的消防设施。
2.创新机制,确保学生乘车交通安全。我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财政补贴”的模式,开展校车运营。建立了由交警、交通、教育等职能部门和校车公司、学校、家长组成的责任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 “六定”“两点”工作制度。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校车运营,2007年至今,已累计拨付校车补助900余万元。
3.开创“六种排查机制”,防患未然。建立了由市政府主导检查、属地政府排查、各行业联合检查、职能部门排查、教育局督查与学校自查互查的“六种排查机制”。常态化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隐患排查工作。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实行日清月结,销号管理。通过一系统举措,我市共创建自治区级平安校园2所,呼伦贝尔市平安校园3所,UedBet体育平安校园33所。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UedBet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UedBet体育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7830002
网站备案号:蒙ICP备2022001701号-1 蒙公网安备 15078302000121号 监督热线:0470-3306171
Copyright ? 2024 www.zhalantu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