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Bet体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公报 > 2018年第3期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组配分类: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机构: UedBet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UedBet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UedBet体育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实施意见(2017—2020年)》的通知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9-01-30

UedBet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UedBet体育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实施意见(2017—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1-30 08:12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6117次
【字体大小:

扎政办字201869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UedBet体育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意见(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8年6月25日

 

 

UedBet体育第二期特殊教育

提升计划实施意见(2017—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及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结合我市特殊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2014—2016年,我市按照国务院、自治区政府、呼伦贝尔市政府统一部署,实施并完成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我市建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1个;财政投入大幅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达到了6000元/年的基本标准;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但是,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相对滞后,城乡间特殊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仍需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人员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康复水平偏低;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结合支持保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是巩固一期成果、破解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瓶颈问题、满足残疾人群体不断增长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继续按照“履职尽责、特教特办”的要求,攻坚克难,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坚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要加大支持特殊教育的力度。针对特殊教育实际,专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专门研究制定特惠性政策措施,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特殊教育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坚持统筹推进,体系健全。加快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及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坚持普校主体,普特融合。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资源中心的作用,坚持以普通学校为主,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创新教育服务方式,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促进残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强政府对特殊教育的统筹,保障各学段各类型特殊教育正常运行的经费,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机制,共同推进特殊教育发展。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健全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到2020年,全市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残疾儿童学前一年入园率和残疾少年高中阶段入学率均达到65%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实现残疾学生资助全覆盖。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全面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标准,整体提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融合教育质量。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学前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三)重点任务

1.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紧紧围绕残疾学生成长需要,因地制宜,加快完善特殊教育资源布局。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落实“一人一案”,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零拒绝、全覆盖。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

2.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适应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的财政拨款机制。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实行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

3.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与合作,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对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进行监督考核,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1.落实“一人一案”,全面实施全纳教育。市残联会同教育部门,定期做好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统计工作,纳入特殊教育动态共享信息库。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问题,根据残疾程度分别安置到特殊教育学校、普通班级、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切实落实好“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实现零拒绝、全覆盖。残疾学生全部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2.进一步扩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规模。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零拒绝”接收能够适应普通学校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凡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要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招收残疾学生不足5人的普通学校,由道东小学资源教室提供场地及师资,达到资源共享,同时道东小学要配备至少1名专业专职资源教室教师,为残疾学生提供评估咨询、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进行差异化教学。到2020年每个有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至少要建立1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已经建成的资源教室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设施设备和资源,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将资源教室工作作为推进融合教育、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运行水平,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落实好资源教室建设所需资金、人员和相关政策。2018年启动示范性资源教室建设工作。

3.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骨干作用。UedBet体育特殊教育学校招收本区域内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要在夯实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基础的同时向学前、职业高中两头延伸,建立学前部和职业高中部。

4.完善送教上门机制。以各中、小学、高中为单位完善送教上门制度,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专业力量,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具体组织实施,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量身定制、免费教育的原则,对不能坚持到校就读、需专人护理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包括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上门服务或远程教育。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由送教学校负责纳入学籍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送教上门的对象向学前教育延伸。

(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5.大力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根据残疾儿童身心发展情况、家庭意愿和当地特殊教育资源状况,通过普通幼儿园入园,特教学校、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附设幼儿园(学前部)入园等方式,提高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优先采用普通幼儿园入园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鼓励整合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服务。鼓励学前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训练、辅助器具等基本康复服务。普通幼儿园每个班级安置的残疾儿童数量一般不超过2人。

支持UedBet体育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学前部。鼓励有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增设学前部或附属幼儿园。整合卫生保健机构、普通幼儿园、特教学校、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等资源,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发现诊断、早期康复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6.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特殊教育职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随班就读等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UedBet体育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面向全市招生。到2020年,UedBet体育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业教育高中部,为残疾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加强职业教育,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为残疾学生参加中考、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提供服务。

7.支持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落实国家高等学校招收残疾考生的有关政策。支持扎兰屯职业学院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总量。支持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和完善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加强就业指导,做好残疾人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多种形式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三)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8.确保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在落实好残疾儿童少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年补助标准的基础上,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招收残疾程度较重的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根据残疾学生类别多、程度重、教育成本高等特点,在制定学前、高中阶段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时,重点向特殊教育倾斜。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特殊教育学校标准执行。

9.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按照自治区要求,市财政部门每年安排特殊教育专项经费不低于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规定的标准。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支持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研究、随班就读巡回指导、送教上门等。

10.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施保障政策。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除执行自治区统一的“两免”和相关补助政策外,对住宿生实施生活费补助政策。学前教育阶段免除残疾儿童保教费,高等教育阶段优先资助残疾学生,逐步加大资助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向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1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编办、发改、民政、财政、人社、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组成的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制订相关政策,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12.建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与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牵头,会同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成立由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提出入学、转学建议;对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问题提供咨询,提出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评估结果和提出的入学、转学建议,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残疾儿童少年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意愿,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转学作出安排。

13.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适应根据残疾人的类别和接受能力,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的需要,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由单一教育功能向集教学、研究、指导、培训等多元服务功能转型。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为辖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提供特殊教育巡回指导和支持服务。

14.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功能建设。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必须配备一名特殊教育专职教研员和多名兼职教研员;每年拨付两级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巡回指导、教学研究和项目培训。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要积极开展区域内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教育教学评估、巡回指导、辅导培训、教学研究、咨询、残疾儿童筛查等工作,为特殊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教师提供专业支持。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等专业人员,要为特殊教育提供专业服务。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康复中的作用。发挥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在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收集、送教上门、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五)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5.认真落实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严格按照自治区相关规定配齐配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及资源教室专职教师。加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较多的学校,适当增加教职工配备。

16.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特殊教育岗位津贴到2019年从现在的25%提高到30%。特殊教育学校在编教师、承担随班就读教学班主任教师、资源教室教师,享受同等特殊教育岗位津贴待遇。相关部门在职称评聘、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各类表彰奖励时要向特殊学校倾斜。根据特殊教育特点和要求,在岗位设置工作中,高级岗位比例不超过35%。普通学校绩效工资分配上要向承担随班就读教学管理任务的教师倾斜。要为送教上门教师、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补助。持续关心特教教师的身心健康,改善特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7.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鼓励高等院校普通师范类专业增加特殊教育课程内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力度,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定《UedBet体育特殊教育教师三年培训计划(2018-2020年)》,对全市特殊学校教师、资源中心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和送教教师骨干进行培训。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承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及送教上门教师全员培训。

(六)着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18.建立课程实施专业化管理机制。一是诊断安置机制。对每一位有特殊教育需求的适龄儿童,依家长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由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根据其残疾类别、残疾程度、补偿程度以及特殊教育资源状况等因素,作出教育诊断、提出安置建议。二是融合教育机制。UedBet体育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通过评估转衔、合理设置课程方案等方式,使残疾学生最大程度地融入普通教育。三是个别化教育机制。各教育机构建立相关人员协作团队,参照现有普通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要求,根据学生残疾状况、潜能开发和补偿程度进行审议调整,形成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征和需求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实施个别化教学。四是质量评估机制。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探索适合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发展和学习质量的个别化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多元性,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报告。研制“融合教育发展质量评估标准”,实行定期督导评估制度,到2020年至少创建5所“呼伦贝尔市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将学校实施融合教育情况、残疾学生发展情况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综合考评。

19.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根据残疾学生需求及特点,加强学前、普通高中及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重点研究孤独症儿童少年的课程实施策略。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网络技术、视觉听觉补偿技术、多媒体感统训练技术等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重视教具、学具和康复辅助器具与信息化应用的融合,探索医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和制度。创新随班就读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建立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残疾人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需要和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合理设置专业,并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或者根据教学需要和条件办好实习基地。应创设适合特殊教育需求的硬件软件环境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残疾少年基本职业能力,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强化残疾人职业教育特色。开展融合教育、医教结合、送教上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实验项目研究。

20.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特殊儿童少年相关数据共享平台。在教育、残联等部门之间建立数据互通机制,为区域资源配置、融合教育、送教上门、医教结合奠定基础。利用同频互动课堂系统,尝试跨区域实施教育诊断、个别化教育方案制定、跨区域教研活动、质量评估、教师培训等。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把提升计划的实施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和相关部门年度任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教育部门统筹制定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特殊教育机构和教职工编制,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及时补充师资。发展改革部门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财政部门完善政策,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民政部门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完善残疾孤儿电子信息档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师招聘、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卫生计生部门做好优生优育、残疾儿童少年早期筛查、医学鉴定、医疗与康复服务、建立全市残疾儿童医疗与康复档案等工作。残联建设残疾人信息管理平台,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学校、医院、康复机构之间人才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

(三)营造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氛围

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宣传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宣传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优秀残疾人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对促进残疾人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动员社会各界采用多种形式,献爱心、送温暖,提供志愿服务,形成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导检查

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建立年度通报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